李自成最后的余部,在夔东坚持抗清二十年,最终是如何败亡的?

栏目分类
新闻动态

你的位置:吉祥博娱乐平台官方 > 新闻动态 > 李自成最后的余部,在夔东坚持抗清二十年,最终是如何败亡的?

李自成最后的余部,在夔东坚持抗清二十年,最终是如何败亡的?

发布日期:2025-04-15 13:28    点击次数:139

顺治十五年,永历朝实权人物、秦王孙可望(原本是张献忠的养子)因在内讧不敌晋王李定国而投降清朝,在熟知云南内情的孙可望的帮助下,清朝派出三路大军进攻云南,元气大伤的永历朝承受着巨大的军事压力。于是,李定国等人建议联络夔东十三家,让他们出兵牵制清军后方,以减轻永历朝在云南方面的压力。夔东十三家的将领们闻讯,积极响应,抽调出了七千兵马配合在四川一带的大西军余部围攻重庆,希望能够“围魏救赵”,但是不幸的是,前锋主将谭文被叛徒刺杀,围攻重庆的计划失败。但是,夔东十三家此举表明了他们抗清的决心,在自身艰难维持的情况下,仍然能够从大局出发,从有限的兵马中抽调一些去牵制清军。

夔东十三家能够在该地区坚持抗清十余年,除了夔东地区的地形优势之外,还因为当时清朝将兵力集中在威胁更大的南明永历政权身上,无暇顾及夔东地区这个小小的抗清基地,而当永历政权的威胁消亡之后,清朝便开始集中兵力解决夔东抗清基地了。

顺治十八年(1661年),逃亡缅甸的南明永历帝被缅王送到清军大营之中,永历帝被吴三桂俘虏。次年,即康熙元年,李定国得知永历帝被杀害的消息后病亡于中泰边境,清朝在西南边境的威胁彻底消除了。当年七月,清朝四川总督李国英向朝廷建议调集四川、湖广和陕西三省兵力围剿夔东地区,九月清廷根据李国英的建议颁布了圣旨,兵分三路出击——湖广提督董学礼统兵三万从湖广进剿,陕西提督王一正统兵三万从陕西进剿,李国英则亲自率部从四川进发。

展开剩余55%

由于清军集中兵力,来势凶猛,只占有一县之地的夔东十三家各部不是清军的对手,很快袁宗第和郝摇旗等人便丢失了自己的根据地。以兴山县为基地的李来亨收留了袁宗第和郝摇旗两部,之后三部联合对湖广方向的清军进行了反击,正所谓“哀兵必胜”,已经被逼到绝路的大顺军余部反而爆发出了巨大的能量,他们将董学礼率领的三万清军打得丢盔弃甲,“带伤、死者甚多”,“除杀伤外,挤窜于南阳河,水为不流”。

但是一时的胜利并不能挽救夔东十三家农民军的命运,康熙二年秋天,应前线清军的请求,清廷派出了满洲八旗兵参战,当年十一月满洲八旗一万余人抵达前线,很多农民军畏惧八旗兵的战力,选择了投降,而李自成手下的几位大将在坚持了十余年之后也迎来了自己悲壮的结局。

康熙二年十二月二十六日,郝摇旗、袁宗第被清军俘虏,后被杀害于巫山县城。

康熙三年八月初四,粮食告罄、坚守到最后的李来亨知道最后时日已到,便杀死了妻子,放火点燃房屋,然后自缢而死。

随着夔东地区大顺军余部被消灭,坚持了二十年的大顺军余部抗清运动也正式宣告失败,但是他们十余年的坚持也体现了农民军不屈的抗清精神。清廷为了平定夔东地区也付出了极其惨重的代价,为此甚至出动了十余万兵马,而为运输军粮而征用的民夫则可能更多。不过,随着夔东地区抗清斗争的失败,也标志着清朝离统一更加近了一步,在征服了夔东地区之后,大陆之上再也没有抗清势力存在了。

参考文献:《南明史》、《关于夔东十三家的抗清斗争》

发布于:天津市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谭倩倩:跨界深耕,文化温度引领,构建行业新桥梁_世界_带着_公益

Powered by 吉祥博娱乐平台官方 @2013-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